高级检索
罗会仟. 超导“小时代”之三十五:室温超导之梦[J]. 物理, 2018, 47(9): 592-594. DOI: 10.7693/wl20180908
引用本文: 罗会仟. 超导“小时代”之三十五:室温超导之梦[J]. 物理, 2018, 47(9): 592-594. DOI: 10.7693/wl20180908

超导“小时代”之三十五:室温超导之梦

  • 摘要: 所谓室温超导,指的是在地球室温环境下(通常默认是300 K,也即27 ℃)就能够实现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超导材料。这意味着,室温超导材料对应的超导临界温度必须在300 K 以上。事实上,自从超导材料被发现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室温超导的向往和探索。甚至可以说,诸如有机超导体、重费米子超导体、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铁基超导体等都是室温超导探索之路上的偶然发现。直到最近,人们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室温超导材料。全球最大的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org 经常报道出各种“ 室温超导体”,比如2016 年Ivan Zahariev Kostadinov就声称他找到了临界温度为373 K 的超导体,他没有公布这个超导体的具体组分,甚至为了保密把他的研究单位写成了“私人研究所”。又如一队科研人员声称在巴西某个石墨矿里找到了室温超导体,并且做了相关研究并正式发表了论文。还有,在2018 年8 月,两位来自印度的科研人员号称在金纳米阵列里的纳米银粉存在236 K甚至是室温的超导电性,并且有相关的实验数据。毫无疑问,这些声称的“室温超导体”,都是很难经得住推敲和考证的,它们很难被重复实验来验证。有的根本没有公布成分结构或者制备方法,就无法重复实验;有的实验现象极有可能是假象;有的实验数据极有可能不可靠。关于373 K 超导的材料,所谓的“室温超导磁悬浮”实验更像是几块黑乎乎的材料堆叠在磁铁上而已(图3)。关于236 K 超导那篇论文中数据就被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质疑,因为实验数据噪音模式“都是一样的”,这在真实实验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印度作者之后又辟谣成“量子噪音效应”)。这确实是令人沮丧的,绝大部分室温超导体都这么不靠谱,那么该相信谁?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