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利用脉冲星测到引力波了? |
徐仁新 编译 |
(北京大学) |
|
Cosmic ringtones in pulsar data? |
Michael Schirber |
|
摘要 想象一下,能将引力波探测器延伸至银河系的边缘吗?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NANOGrav)正是这样的组织,通过监测河内若干脉冲星的脉冲到达时间来测量距离的改变。2020年NANOGrav宣称发现脉冲到达时间出现涨落,可能是纳赫兹引力波的证据。黑洞合并可产生这种引力波,但不排除其他波源,包括宇宙弦、宇宙早期黑洞形成等。若NANOGrav信号确实源于引力波,则未来5年进一步观测或能区分这些模型。
|
|
|
[1] |
崔琰,陈征,郑永和,张玉峰. 图像和模型——物理学的工具和对象[J]. 物理, 2021, 50(4): 279-281. |
[2] |
任春来 编译. 不破不立:利用DNA构建柔性材料[J]. 物理, 2021, 50(4): 268-270. |
[3] |
张清和. 地球极区电离层上空发现“太空台风”[J]. 物理, 2021, 50(4): 266-266. |
[4] |
资剑. 物理楼二楼那蹒跚前行的身影——追忆导师谢希德先生[J]. 物理, 2021, 50(4): 232-234. |
[5] |
李家方. 纳米剪纸实现亚微米像素可重构纳米光机电器件[J]. 物理, 2021, 50(4): 267-267. |
[6] |
杨国桢. 谢希德先生与中国物理学会[J]. 物理, 2021, 50(4): 230-231. |
[7] |
刘寄星. 谈书说人之四:师徒反目的缘由及其教训[J]. 物理, 2021, 50(4): 273-278. |
[8] |
甘子钊. 温馨的回忆[J]. 物理, 2021, 50(4): 228-230. |
[9] |
金瑜亮. 机器学习方法研究玻璃体系中的Gardner相变[J]. 物理, 2021, 50(4): 266-266. |
[10] |
唐健,李亮,袁野. 缪子物理实验现状及发展前景[J]. 物理, 2021, 50(4): 239-247. |
[11] |
单鹏飞,王宁宁,孙建平,程金光. 富氢高温超导材料[J]. 物理, 2021, 50(4): 217-227. |
[12] |
曹惟正. 追思——回忆母亲谢希德[J]. 物理, 2021, 50(4): 234-237. |
[13] |
陈朝宇. 磁性起源的表面态能隙与“半磁拓扑绝缘体”[J]. 物理, 2021, 50(4): 267-267. |
[14] |
朱星 编译. Hofstadter butterfly的新拓扑相[J]. 物理, 2021, 50(4): 271-271. |
[15] |
叶邦角,李样,周志浩. 缪子成像及元素成分分析[J]. 物理, 2021, 50(4): 248-2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