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量子计算机、射电天文接收机、高性能传感器等通常使用工作温度为2K甚至是mK温区的低温超导器件,从而在噪声、灵敏度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接近量子极限的性能。对于这一类低温电子系统,用于读取和处理信号的数字电路需要兼容低温环境,并具备极低功耗、高集成度的特点。针对此类极端应用需求,南京大学赵清源、康琳和吴培亨课题组设计出新型多门控超导纳米线逻辑器件(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cryotron,nTron),并基于此器件搭建二进制数字编码器。在1.6K极低温下,成功实现了数字信息编码,总功耗小于1μW(10-6W)。同时,他们还利用此编码器实现对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数字化读出,演示了nTron数字电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相比半导体数字电路,nTron数字电路的研发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研究者们在核心器件、电路设计规则、芯片加工技术等多方面继续努力。(封面设计:赵清源、郑凯)
量子论中狄拉克符号积分的意义 Hot!
量子的引入最先是普朗克在1900年为理论“凑合”黑体辐射实验曲线的无奈之举(曲线拟合),然此举如招幡令旗,呼风唤雨,聚溪成流,乘奔御风,浩浩汤汤,终成今日量子流行的漫山遍野之势,是几个能人的集灵思积广益而相辅相成,还是时势造英雄,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普朗克以能量分离的观点看待微观世界,是他在理论推导拟合实验结果逐渐形成的信仰。物理学家狄拉克指出,伟大的物理学家如牛顿和爱因斯坦是靠基本信仰“从上到下”推导出一些大自然的定律的。狄拉克自己的信仰是相信方程的美有时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因为实验会有误差。量子的时髦,自然引来众说纷纭,惟在量子园地里“种过树”的人才可能有较深刻的体会。 作者历经50多年的理论探索,首创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对发展量子力学数理基础——狄拉克的符号法略有建树,既能抑制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数学不够完美的抱怨,为爱因斯坦的量子纠缠思想提供纠缠态表象,也从数学上将量子力学几率假说落实到有序算符的正态分布,从而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地丰富量子力学、量子统计力学和量子光学的内容。
铁基超导线带材研究现状及展望 Hot!
铁基超导体具有极高的上临界磁场、较小的各向异性、简单的制备工艺等优点,在高场超导磁体、核磁共振谱仪、可控核聚变装置、高能粒子加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为满足上述高场强电应用需求,必须制备出高性能超导线带材。文章详细介绍了多种体系铁基超导线带材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线带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线材传输性能的途径,并对铁基超导线材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新型电力传输材料——REBaCuO高温超导涂层导体 Hot!
REBaCuO(简写为RE123,RE=Y,Gd等稀土元素)高温超导涂层导体也称第二代高温超导(2G-HTS)带材,通过柔性金属基带上的薄膜外延和双轴织构技术发展而来,解决了陶瓷性铜氧高温超导体的晶界弱连接和机械加工难等问题,是当前液氮温区运行下电磁性能较为优越的实用高温超导材料。文章首先对新型电力传输材料——高温超导涂层导体的各类技术路线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随后对低成本的化学溶液法2G-HTS长带的关键制备技术和当前进展进行介绍;最后针对强磁场和大电流应用背景,对REBaCuO涂层导体的磁传输各向异性、磁通钉扎及其人工调制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Bi-2212线材的制备技术 Hot!
Bi2Sr2CaCu2Ox(Bi-2212)是唯一可制备成各向同性圆线的高温超导材料。基于其优异的工程临界电流密度和简单成材技术,Bi-2212线材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高场磁体。文章简述了Bi-2212线材的粉末套管技术中前驱粉、加工和高压热处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线材最新性能和应用进展,并分析了高性能线材制备的关键问题。
极化中子技术 Hot!
极化中子技术是利用中子的自旋与样品及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是中子散射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化中子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磁性、强关联、纳米、自旋电子、高分子和生物等材料中,为前沿材料学研究与工业应用提供了所亟需的探测与表征手段。另外,极化中子也被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相关领域的基础测量。文章对极化中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概括了极化中子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实验中所使用的主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当前极化中子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及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
探索更高光学显微分辨率的进程
重量级黑洞的并合
困扰海峡两岸的中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之谜
埃弗里特和他的多世界理论
量子多体中的呐喊与彷徨之六:蒙蒙卡和张量量
2020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各项物理奖获奖名单及介绍